课题组简介
课题组主要从事中药中外源性污染物真菌毒素、农残和重金属的创新性研究工作,紧紧围绕中药材外源性污染物现场、快速高效检测中所存在的中药材基质复杂,干扰严重等关键科学问题,构建中药材复杂基质中外源有害污染物的现场高通量的关键检测技术和方法体系,并对其有害残留物进行分析和风险评估,对防止中药材在种植、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外源有害污染物的污染,控制安全隐患及保证中药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课题组长:杨美华研究员
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中药外源性污染物与安全性研究。
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分析中心副主任兼任海南分所副所长。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学术和学位委员会委员。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课题组成员简介:
骆骄阳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中药外源性污染物与安全性研究。
2014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专家,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控制与安全性研究,擅长中药中外源有害污染物研究和标准制定。
孔丹丹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尤其是中药外源性污染物与安全性研究、基于纳米材料的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其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的搭建。
2015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专家,协助申请发布或以第一负责人身份申请ISO标准3项。
郭梦月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中药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与阻控脱除技术研究
2021年6月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同年留所分析中心工作。
课题组研究成果
(一)已搭建中药中真菌毒素、农残、重金属多残留检测分析研究平台
针对不同来源、不同药用部位、不同基质的中药材,采用GC-MS/MS、UFLC-MS/MS、(HPLC)-ICP-MS仪器方法建立了中药中真菌毒素、农残、重金属形态和价态分析检测研究创新平台。
(二)突破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中药中有害残留的相关关键技术
利用分子模拟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阐明小分子有害残留物的抗原抗体识别受该类分子的空间、疏水性、氢键受体或静电场影响,基于合理的设计和验证,制备了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利用自制抗体,建立了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和ELISA高通量检测试剂盒。
(三)中药种植土壤中农药残留及降解动态研究
以中药三七研究为例,筛查了三七药材和种植土壤中200多种农药残留,并分析三七的农药残留特征及其在土壤中残留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及其生物富集因子(BCF)。
(四)学科建设
作为课程负责人,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主编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课程“中药质量控制与分析”教材,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且荣获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有力推进了中药分析的学科建设。
课题组在读学生
王玉丹
2019级博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济宁医学院药学院,2019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药中农残检测与脱除技术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获 “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等荣誉。
阮豪南
2020级博士生。本科就读于长春科技学院医药学院,硕士就读于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2020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真菌毒素的精准毒理学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4篇,曾获2020年-2021年协和学业二等奖学金,2021年-2022年协和学业一等奖学金,第十七届药苑论坛二等奖等荣誉。
张竞
2021级博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16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21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开发与毒性机制作用研究。以第一(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获得2021-2022年协和二等学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王云云
2021级转博生,本科就读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19年至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新型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与脱除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获得2021-2022年协和一等学业奖学金、第十七届研究生药苑论坛三等奖荣誉
黄迎
2022级博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2018年于湖南中医药大学&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药理学与代谢组学;2022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张媛圆
2022级硕士生,本科就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2022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药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药中外源性污染物研究。
吕建欣
本科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药学专业。2022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